第六百三十二章 农业发展构想

小说:大宋教书匠 作者:文佬
    汴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次出尽了风头。</p>

    长公主的倾情加盟,让这次的商贾讲座引燃了汴京各界,尤其是商贾界,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p>

    当然,差评好评都有不少,钟粟也不在意,就让他们随便议论吧,让时间去证明一切。</p>

    汴京各个角落还在热议中,但钟粟很快走出了膨胀期。</p>

    讲学结束的当天,他去了兵工学院。</p>

    这里有三间温室的宝贝疙瘩,可不仅仅是用来邀功或者献祥瑞的。</p>

    他要指望这个彻底征服大宋的高层,把大宋带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p>

    陈旉的出现,恰好对他的事业起到了关键性得作用。</p>

    他自从来到汴京大学,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p>

    钟粟对他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农业科研环境,温室这种东西虽然早就有了,但有半透明琉璃加持的温室,还真是第一次见到。</p>

    也许有人能够想到,但高昂的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p>

    能够吃到“黄化”蔬菜,大宋人已经深感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p>

    但“黄化”蔬菜却很难做到普惠,大宋固然富庶,但一到青黄不接之时,还是有不少的大宋人民会徘徊于饥饿的边缘。</p>

    流民差不多是每个封建统治者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宋自然也不会例外。</p>

    只要不是太混蛋的统治者,都会想些办法,尽可能搞好赈灾工作。</p>

    但流民的数量从来都会超过赈济的极限,到了这种时候,谁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p>

    钟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流民的数字,尽可能地减少。</p>

    流民减少了,自然意味着国力的强大。</p>

    陈旉这样的农学家,其实或多或少也有钟粟的想法,只是一来没有人愿意给他提供科研经费,二来受限于简陋的农业科研环境。</p>

    看着陈旉带着十几个人忙忙碌碌,钟粟一脸的欣慰。</p>

    钟粟出现温室附近的时候,陈旉很快也发现了。</p>

    “怎么样,还适应吗?”</p>

    钟粟上下打量着陈旉,他和所有进出温室的学生一样,都是一身短打。</p>

    “太好了,至今我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p>

    以往我也想过,如果能有这么一间火室,一定会好很多。 woaiks.</p>

    可没想到的是,钟大哥这里居然早就有了,还是这种能够透光的。”</p>

    陈旉唏嘘不已。</p>

    “不说了,看看去。”</p>

    钟粟一说,大家一起进入了温室中。</p>

    为了让这些作物得到最好的生长环境,温室的火炉一直没有熄灭过。</p>

    虽然这个时候没有温度计,但体感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大概就是二十来度,这也是对温室的大概要求。</p>

    当然,事实上只要感觉不到冷,就没有什么问题。</p>

    钟粟之前也对陈旉交代得很清楚,不必担心成本的问题,火炉一定要照顾好。</p>

    陈旉听钟粟说得郑重,甚至提出直接住进温室之中,但被钟粟拒绝了。</p>

    温室之中虽然温度适宜,但湿度同样会很大。</p>

    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找到的农学家早早得上关节炎。</p>

    最后想出的办法,就是采取轮班值守。</p>

    两个时辰换一次班,值班的人进入温室,给所有的火炉添煤炭,确保室内温度。</p>

    白天就方便许多,如果是晴天,气温有所回升,也可以暂时封火。</p>

    至于浇水这些事情,钟粟倒是不用操心。</p>

    甘薯和马铃薯本来就不是太挑,浇水只要不是太过或者太少,影响都不会太大。</p>

    辣椒稍微严格一些,除了要注意旱涝,还得做好通风。</p>

    钟粟只能把自己依稀记得的一些交代给陈旉,其余的只能由陈旉自己摸索。</p>

    钟粟在三大间温室中都看了看,生长情况出乎了他的意料。</p>

    除了早期有一些没有发芽的,之后还没有出现过秧苗死掉的情况。</p>

    绿绿的小苗长得青葱欲滴,钟粟觉得心中一阵阵的激动。</p>

    大概是生长周期有差异,钟粟也发现了,甘薯和辣椒目前主要是秧苗还在继续生长。</p>

    但马铃薯的情况就有一些不同了,不少秧苗已经长出了小小的花蕾。</p>

    这就意味着即将要进入发根期,发根后就开始结薯。</p>

    温室的效果还是不错,钟粟觉得这样一来生长周期也一定能够缩短很多。</p>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开花,还需要进行传粉。</p>

    钟粟依稀记得,马铃薯属于自花传粉类植物。</p>

    如果实在室外养殖,靠着风力就能做到传粉,可现在养殖在温室之中,恐怕还得人工授粉。</p>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一间温室的马铃薯就这么一些,靠人工授粉也费不了多少工夫。</p>

    想到这里,钟粟对陈旉再三强调,等到马铃薯开花,一定要早早告诉他。</p>

    既然是要培育种子,自然不能过于追求产量。</p>

    陈旉其实也明白钟粟的想法,他来汴京大学后,在贺松风的介绍中,他也了解了钟粟的很多事情。</p>

    这三间温室之所以不惜代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种子的培养,很可能关乎到大宋的国运。</p>

    正因为这个原因,陈旉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也对三间温室充满了信心。</p>

    钟粟也有自己的打算,等到这一茬种子培养出来后,其中的一半要送往惠州。</p>

    同时还要派过去两个人,南北同时开始培养。</p>

    惠州再建造温室就没有必要了,等到第二年开春,气温已经完全适合露天种植。</p>

    到时候罗浮书院也许也可以考虑建起农学院,先从这几样高产作物开始培养。</p>

    另外就是,至今还封存的玉米,也可以在惠州试着种植。</p>

    罗浮书院也有百亩学田,再加上有何文运在,也许还可以多争取一些。</p>

    只要南北方的种子培养到了一定数量和质量,就可以考虑在大宋境内全面铺开。</p>

    后世这几样作物明朝是才从境外传入,当时的人口就出现了大爆炸增长的趋势。</p>

    大宋就算没有高产作物,在高峰期人口也近亿。</p>

    现在提前将这几样作物推广开来,不但有望解决流民问题,人口自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p>

    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还是靠人口堆起来的,所以大宋要想真正强盛,人口基数还是要足够大。</p>

    小冰河期的北宋,北方有些地方几乎处于半年无法耕种的状态,种植一茬的农作物已经很是吃力。</p>

    南方虽然也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但比起北方还是小了很多。</p>

    所以从第二年开始,种子的培养还是要以南方为主。</p>

    之所以先在汴京大学设立农学院,主要还是因为做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还是得到统治者的认可。</p>

    等到种子培养有了明显的成效,就可以借助朝廷的力量,以举国之力进行推广。</p>

    也许到那个时候,陈旉也要派往南方,他的《农书》也许可以写得更加完备。</p>

    这些,也算是钟粟的农业发展构想。</p>

    </p>

    </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