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并不简单

    通过几个人的介绍赵昺前世的记忆被激活他想起了明朝‘万历三大征’其中之一就是征伐播州杨氏但是他也记不得是杨氏第几世土司了。

    不过赵昺还记的明代的播州之乱是万历年间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共有八路大军、二十四万人的总兵力这个数字是壬辰战争中对付丰臣秀吉人马的近三倍但是此战持续了四年之久消耗的钱粮无数耗尽了大明国库中最后一点儿积存。

    赵昺想到此不禁有些含糊他知道历史俚兵善战除了“其民俗悍而好斗兵马称强间有所调遣辄踊跃趋赴”的民风之外还与川地百苗和川黔地区如同一个个小型王国一般的土司势力有关为这些悍兵产生提供了形成的土壤。他们与受到朝廷廷直接管理的土司们不同川黔地区的土司势力可谓是真正的树大根深。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包括播州杨氏、水西安氏、永宁奢氏等土司势力他们早在宋代甚至更早在唐代就已经在这一地区成为了手握实权名门望族。因此他们虽然在元明时期成为受到朝廷册封的土司但是中央朝廷的势力对于这些川黔地区的土司势力实际上只能做到名义上的控制。

    除了势大根深之外这些土司势力往往也有非常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历史上他们使用被称作“则溪”的宗法制体系。这一制度的根基是与当时川黔地区的政治、经济政策有关其的政治体系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分封制度。

    所谓“则溪”其实就是仓库在安氏内部受到分封的安氏成员除了会获得土地之外最终要的就是还会获得一个“则溪”。通过“则溪”氏族成员向自己的领民征税并将相应的份额上缴土司并在战时依靠“则溪”来建立军队在土司的指挥下与其他氏族成员一起并肩作战。

    而俚乱向来是历代王朝十分头疼的事情朝廷在对他们进行武力镇压的同时间或实施羁縻政策进行拉拢分化为己所用。朝廷在俚地针对叛乱俚民的军事行动往往也必须依靠当地俚族势力的军事支持但是俚族势力们自然不会白白的向朝廷贡献出自己的士兵。

    因此朝廷除了要对参战的势力进行赏赐和抚恤之外还时常要将从叛乱俚族手中剥夺的领地赏赐给有功的俚族。这种方式无疑会又一次会产生新的强大的俚族新势力。因此包括播州杨氏在内著名的强力俚族无一例外都曾向朝廷发动过叛乱。

    但是总的来说俚民中不乏赤胆忠心之人在朝廷财政苦难大厦将倾之时也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兵强将。宋朝也曾在对西夏、对金、对蒙的战争中调用俚兵参战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但最为现代人所知的还是明代的广西狼兵和川黔白杆兵。

    一句“广西狼兵雄于天下”为世人所熟知而所谓的土司兵或者狼土兵其实就是唐宋后俚兵的另一个称谓。在元末开始实行土司制之后地方的土司们所拥有的私兵。根据当时的制度这些私兵虽然平时为土司们所用但是在中央朝廷需要时要响应征召。

    当然在战争结束后朝廷也会对土司进行大量的赏赐并且对伤亡士兵进行抚恤。因此对于所处地区土地贫瘠的小土司们来说为朝廷打仗赚钱就成了非常重要财政收入来源。所以说本质上这些土司兵有些类似雇佣兵。

    在大明平定倭寇的战争中广西狼土兵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奇怪的是明代除了明初与安南的战争以及平定倭寇的战争中调动了大量广西狼土兵之外在朝鲜之役与日本正规军对战以及和满州八旗的战争中广西狼土兵都少有参加。

    相反在大凌河之战中一战成名的白杆兵来自四川的石砫土司麾下。而这支军队后来还参与到平定安奢之乱以及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难道四川土司兵比广西狼土兵还能打吗究竟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冠绝全军”呢?

    这个话题当时在网络上吵得很是热闹赵昺当时也作为吃瓜群众围观过。但是与以往一样起初还能进行理性的探讨后来就变成了地域之争变成了一场乱斗。那时他可以作为看客当做一场热闹看当下却不能这关系到朝廷的政策走向国家的安危。

    赵昺以为两军孰强孰弱其实在明末浑河之战可以作为验证。根据清代谷应泰所编《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川军:“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满州两白旗)又败黄标兵(满州两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在《明实录》中记载:“兵部尚书张鹤鸣言浑河血战杀奴数千皆石砫酉阳二司土兵之力。”

    由此可见在浑河之战中来自川黔的土司兵们的战斗力可以说强于当时明朝许多一线部队。与之相比虽然广西地区的狼土兵相对于川黔土司兵们无论是战斗力亦或是兵力数量都要逊色不少但是广西的土司终究还是大多在明廷的控制之下因此他们也更能够让明廷放心使用。

    赵昺以为或许狼兵更为忠诚这才是广西狼兵能声名鹊起的原因但对川黔土司兵朝廷一直保持着戒心。因为川黔土司可谓是真正的树大根深如播州杨家已经历经五百年熬死了不知道多少皇帝他们的存在比之那些朝代还要久远所以不想给其通过参与战争壮大的机会。

    不过播州杨家能够历经数朝不倒除了地处边陲躲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争波及外主要还是‘识时务’见事不可为马上改换门庭。而西南的政治、军事现状又让新朝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物去改变却又需要保持稳定就只能借助这些土司来维持秩序不得不接受他们的‘投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俚人皆是生活在穷乡僻壤的荒蛮之地但并非皆是如此。播州经过杨氏数百年的经营已经十分繁荣当地不仅盛产木材和黑铅也产茶叶和大米而这些东西都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非常需要的。有需求就有商机播州人把这些东西打包上船顺着赤水河可以进长江顺江而下就可以到重庆、武汉、南京这些大城市运输成本低利润却颇丰。

    此外播州还是四川食盐进入贵州的必经之路起码在明代人看来播州经济已经接近江南“居民富庶有江南气象”。有兵有钱有地盘就让这些土司有了割据西南的本钱也使他们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民风自以为有了与朝廷谈判的本钱……

    “陛下臣以为当下播州杨氏对抗朝廷不肯接受改土归流之策应该加以征讨否则川黔地区甚至广西的土官们皆会效仿之而在云南推行此策会更加困难!”文天祥见皇帝出神出声提醒道。

    “改土归流是我朝稳定西南乃至西北收服俚区的重要国策不容一地之乱而放弃全局。”赵昺收回神思坐正身子道“但是当前我朝刚刚结束与蒙元的战事大军尚屯集于两淮地区仍需防备蒙元毁约难以大举南下。而地方军力不足仅靠他们的能力是难以对抗播州杨氏在短期内出兵讨伐恐有困难。”

    “嗯陛下所言正是我朝禁军大部皆布置在北地江南地区除了部署在湖广的第十军外只有京畿的御前护军。而第十军除了镇抚湖广外尚承担着支持云南战事的任务现下征讨却是力不从心。”江璆点头道。

    “我朝自琼州起兵兵力几经扩编如今也仅有马步军三十余万但是国土已经是在琼时的百倍有余。江南战事虽然已经平息可卫戍的兵力偏少。而江南也面临着安南、缅甸的侵扰及诸俚叛乱遇有战事便难以应对臣以为可以扩编数军之兵加强江南军力。”邓光荐建议道。

    “邓相的建议臣以为可以考虑。当初我朝实施精兵之策是碍于财政和人口不足当下我朝有民近四百万户丁壮千万。财赋状况近年也大有改观再供养数万军力还是可以满足的。”文天祥附议道。

    “组建新军并无不可但是尚需时日而播州之事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采取行动遏制其借助四川动乱的时机扩充之势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来日不可收拾!”陆秀夫言道。

    “嗯调动兵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播州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想要速战速决也非易事尚需好好谋划不能将国力尽数消耗在一隅之地拖入持久战。进而导致财政枯竭国力衰退引发民生危机那就得不偿失了!”赵昺沉吟片刻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