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不合时宜

    赵昺看向吴曦期盼的眼神心中有些无奈又好笑。都说‘一孕傻三年’过去吴曦虽然也做过些错事却也相当的精明怎么自他北伐归京后发现其竟干傻事今天又问了个这么不合时宜的问题。

    说实话对于钦宗葬于巩义祖陵之事他在前世还是知道一些这段历史的。宋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以及长期被金扣留的宋朝大臣皆被遣送回朝但是这里并不包括还活着的宋钦宗。

    这并非是钦宗不愿意回来其还是希望南归的作为皇帝即便是亡国之君宋钦宗对问题的洞察仍旧是清晰的他深知自己南归的阻碍在于弟弟高宗便主动表示对皇位没有想法了不会和高宗争夺皇位只希望得一太乙宫或一地终老。

    但是即便这样高宗对钦宗南归还是不松口的。既然坐上了皇位即便是占了大便宜坐上的又岂能主动挪开屁股。而除高宗外实权人物秦桧也反对迎回钦宗南归之事自然作罢。

    待到了绍兴二十一年高宗派遣巫伋为祈请使出使金国面见金主完颜亮提出两个要求:修葺在河南的诸帝陵寝和乞迎请靖康帝归国。其对于修缮陵园婉转拒绝了但是对放归钦宗却松口了。这下把高宗给吓到了再没有提及此事也无迎回钦宗的行动。

    绍兴二十六年钦宗死然而过了五年高宗才获知钦宗的死讯此时他已经禅位孝宗但是仍把持着朝政。乾道六年宋遣范成大使金求归陵寝之地金世宗不但答应了而且还提出“归钦庙梓宫”。当范成大带回这一消息时南宋朝廷的表现更有意思了。

    听到金世宗主动提出送归钦宗灵柩的消息后宋高宗立刻慌了立刻派遣赵雄出使金国提出拒绝迁回钦宗灵柩同时也不迁其他陵寝了。这一下金世宗生气了自己已经把钦宗的灵柩搬来了就等你们来人取了现在却说不取了这不是耍我么让他如何不生气呢?斥责宋廷“于义安在”。

    如果钦宗活着高宗出于私心拒绝迎回尚可以理解。那为何钦宗已死甚至是金朝主动提出送回钦宗灵柩他为何仍旧拒绝呢?其实还是私心还是帝位问题。不管是活着的钦宗还是死了的钦宗只要回到南宋先不说活着的钦宗会不会重夺皇位就说如何在礼仪上对待其也足以让高宗头疼不已的问题。

    因为这事关正统。牵涉到高宗的皇位继承自哥哥钦宗还是父亲徽宗呢?高宗给出的答案是:自己的帝位传承自父亲徽宗事实上这就已经将哥哥钦宗排除在外了。而在钦宗刚死时高宗没有迎回钦宗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就更不用说死后十余年了。

    迎回灵柩若是葬入帝陵就等于承认钦宗的帝位这又置高宗于何位?高宗辛苦几十年确立的皇位正统岂不是徒劳了?所以不迎回钦宗灵柩和不迎回活着的钦宗是一个道理。

    眼见宋朝迟迟不派人迎回钦宗灵柩最后金世宗下令将钦宗安葬在河南巩义皇陵陵区的巩洛之原可怜的钦宗事实上在宋朝连个以皇帝身份的安葬之地都没有。后世还有种说法有传言金军准备乘着护送钦宗遗骨的机会南下南宋朝廷被吓着了赶紧为钦宗发丧上庙号和谥号并且给陵寝上陵号为永献陵。

    至于其中有没有遗骸赵昺估计同徽宗皇帝一样里边只有一根枯木甚至于就是真正的空棺因为彼时中原还在金国的控制之下。而宋朝又拒绝接受他们很可能连根木头都省了反正也不会有人验看……

    “皇后若是蒙元答应将德祐帝放归汝会做何想?”赵昺叹口气反问吴曦道。

    “这……”吴曦立刻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皇帝自继位以来关于正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刚刚的平息的太学生伏阙上疏也是于此有关她一时间无法用作答。

    “若是众臣拥德祐帝复位汝当又如何?难道甘于让位于于其吗!”赵昺再问道。

    “臣妾自然不愿!”吴曦低头喃喃地道。

    “即便德祐帝如钦宗般愿居于观中或封于外郡汝能否安眠?”赵昺又问道。

    “臣妾不能安眠!”吴曦怯生生地道。

    “若朕将其迎回复帝位朕是称太上皇还是自降仍为卫王呢?而德祐帝又如何待朕!”赵昺往前凑凑问道。

    “臣妾不知臣妾惶恐!”吴曦以头触地泣道。

    “正所谓人心叵测吃过肉的狗就不会再爱吃骨头。做过官的人也不愿在安于乡野之间。而当过皇帝的人自然眷恋万人之上的权威。”赵昺言道“高宗当年不肯迎归徽钦二帝从道义上讲其的确是有失的也有失伦常因而广为朝野诟病;但是从人性上将这也是无奈之举当一国出现三个皇帝又各有拥护。其即便无心争权但他的拥戴者可不一定会这么想重现黄袍加身的事情也不无可能。”

    “此外钦宗得位于徽宗乃是受天子诏继承大统被视为正统。而高宗号称受太上皇衣带密诏为众臣拥立。虽然钦宗和高宗同受诏于徽宗但是又有先皇和太上皇之别两者间谁是正统不言自明。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彼时朝臣多受惠于高宗他们难道会甘心冒着失势甚至被诛的风险迎回徽钦二帝吗?”

    “皇后起身吧!”赵昺抬手让吴曦起身章屏和雷妍忙将其扶起坐下“朕与汝等即结为夫妻那便是一体朕若被废或是让位尔等同样要迁出宫中。若是德祐帝念及兄弟之情我们尚能苟活于世否则就会是暴毙的下场子女被尽诛!”

    “陛下所言甚是!”李三娘道“当年大唐宣武门兵变太宗李世民射杀李元吉太子身死逼高祖李渊让位称太上皇。而后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子女尽数被杀并开除宗籍。太上皇李渊几年后抑郁成疾病死宫中。”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章屏听罢叹声吟道“安史之乱唐玄宗出走川蜀太子李亨借机在朔方登基遵其为太上皇。想玄宗当年何等风流却也落了个凄凄惨惨!”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沉默他们皆熟知这段历史。彼时玄宗失势肃宗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接着又任命了朝官与将帅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系统对抗击叛军也作了全面部署。应肃宗之请回纥也派来精锐骑兵助战。这时又适遇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部下不服战斗力也随之削弱形势急转直下。

    至德二载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他不载过问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梨园弟子为他娱乐。但玄宗对杨贵妃之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即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辅国反对而停止却密令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又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而权宦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上奏肃宗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这年七月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西内。

    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五百骑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玄宗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事后肃宗没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他几句。不几天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

    之后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到西内以备洒扫。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正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隆基忧郁寡欢两年后驾崩。而同年久病缠身的李亨亦驾崩。这个时间点太过巧合不能不让人怀疑不久人世的肃宗在临终前害死了父亲以免其复位威胁自己的儿孙。

    众人尽皆黯然虽然当下境况不同但是如果皇帝失势他们的下场也许都不如晚年的玄宗很可能在退位的当日就被诛杀后宫被清洗。所以最好还是让德祐帝在蒙元继续当和尚将景炎帝归葬绍兴祖陵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