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不免忧心

    不过赵昺对于此次风波依然不敢轻忽江北乃至中原地区自蒙古灭金以来战乱持续了几十年导致人口锐减经济严重消退。而移民充边向来是历朝历代解决边防问题的方式按说江南地少人多导致生产关系恶化也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前移人口正好可以填补江北的空缺。

    可能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江南人口数亿而土地并没有增加且工业的发展还侵占了大量的耕地也没有出现严重的饥荒粮食产量依然可以满足需求。但是不要忘了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又没有现代的农业技术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粮食产量是很低的养活一个五口之家需要三十亩地的产出。

    移江南之民充实江北之地从大局来看是为国为民的好事但是赵昺知道要实现并不容易否则也不会出现后世朱元璋父子先后动用国家机器实施‘湖广填四川’、‘山西充京畿’的事情发生而这也是为后世诟病的恶政。

    以赵昺所知江南人不喜欢江北不仅仅是要背井离乡而是存在着十足的偏见这当然也是从时人的笔记和野史中看到的尤其是士人们尤甚。他记的不仅是江南士人东南沿海的士人都对京城风气颇有意见他们的私人笔记里充满牢骚。

    即便对京师也满是不屑说北京人懒、贪玩、好吃、偷奸耍滑只会靠着诈骗宫里钱财或挖前朝财宝一夜暴富随后迅速败家云云。京城妇女更要忍受南方男人的歧视被挑出了各种缺陷不适合给外地公务员当老婆。

    京师妇人有五不善:馋也懒也刁也淫也拙也。与此同时当然不忘追忆南方尤其是江南女子:维扬居天地之中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诸方不能敌也。最让南方人惊讶的是大都市里数量惊人的闲人乞丐拿到一点钱就赌博可以把裤子都输光下场极惨。最终他们只得感叹:燕云只有四种人多:奄竖多于缙绅妇女多于男子娼妓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贾。

    依靠这样的首都市民国家怎么能长久?这俨然成为了超越地域的共识。运河边的山东士人也发出这等警语:国家建都幽燕北无郡国之卫所恃为腹心股肱者河南、山东、江北及畿内八府之人心耳。其人……一不如意则轻去其乡;往往一夫作难千人响应……南方士人力主南迁一直没有成功过有一位叫做李塨的大臣南迁未果后竟痛哭道:天意不使南也已矣(完了)!

    不过赵昺以为明代的移民政策之所以光受江南士人的不满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科举和经济问题。

    科举优势对官僚群体有着直接影响虽然明代为了搞好地域平衡在科举名额的分配上煞费苦心明初江南人在进士总数中比例不高在明末则稳定在15%以上在崇祯时期更在20%-30%之间这个比例实在是不高但江南士人在科举中的优势还是无法阻挡。

    明初江西士人是科场霸主到了中期浙江士人后来到了晚明南直隶的士人最终登顶。据学者统计从万历十年至崇祯三年内阁成员共四十七人共有三十三人来自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等南方地区占总人数的七成。

    赵昺还听说过一个说法正是由于明代中期江南士人组阁掌权才导致了明朝的衰落直至灭亡。对于此他以为不过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明代江南士大夫的崛起其实只是这个规律的体现罢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可以利用漕运将江南的财富运到北方利用科举打压江南士人使其难以进入权力高层。但是随着明廷对江南经济的依赖越来越重这种格局终于被打破。

    虽说南方人在明代长年受到打击压榨但到了明朝后期江南的底气忽然硬了起来。最显著的对比是开国时期朝廷可以随意对江南施加重税漕粮白粮也可劲的往江南人头上加征到了明末帝国却很难再从江南予取予求。

    要知道江南人多地少单位土地可投入的人力大大高于北方土地产出也悬殊而江南庞大的工商产业却完全在征收范围之外。因此与其他地方的士绅相比江南的士绅可以多种经营集地主、商人、士大夫于一体在乡党的庇护下晚明的江南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确保社会地位的稳固。

    江南士人腰杆变硬背后是他们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的稳步提升。明初被朝廷有意压制的南方人终于在晚明迎来了全面复兴江南士大夫在张居正和魏忠贤倒塌的两次政局大变动中都捞到了相当多的政治资本中央决策层江南士人显著增加并在某些时点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万历二十一年当内廷提出苏杭织造钱粮拖欠过多时内阁首辅王锡爵(苏南太仓人)就拿出‘苏松重赋’的说辞同时提出连年水旱、倭寇肆虐等理由推脱。崇祯九年局势更加恶化武生李琎(陇西成纪人)提出让江南大户捐钱另一大学士钱士升(浙北嘉善人)立即挺身阻止甚至认为此举将激起民变要把对方捉拿*******南人最知名的政治团体要数东林党这个起于无锡东林书院的士大夫集团在中文互联网历史圈争议极大而赵昺以为他们的崛起无论对朝廷还是他们这都算不上好消息。国家收不抵支清查田赋又是难以推行万历皇帝为了扩大皇室收入派出太监充当矿监税使想要在日益兴盛的工商业中分一杯羹。

    但此时要想让江南无声地做好帝国奶牛已经不太容易当年的朱元璋可以轻松没收大量江南富户的家产但万历皇帝却只能绕开官僚体系派出名不正言不顺的太监且几乎每次行动都会激起大规模群体事件而其背后都有江南士绅的影子。

    张居正改革后明代税收由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化征收但江南地区的拖欠比例更是不断提高。田赋很高但江南拖欠的也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最终主要的负担都压到了北方小农身上在辽饷加派中北方农户的平均负担远远超过南方而江南苏州、松江、常州的核心地带的户均负担更是在南方诸省较低。

    然而登上权力巅峰的江南士绅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忽视了无可救药的国势即将席卷一切的北方流民和关外的铁骑等待他们的是又一次天翻地覆的时代悲剧……

    当然现在赵昺还不会面临南北士人相轻的问题因为大宋的触角刚刚摸到中原的边上在用人问题上别无选择。而北方士人虽然同为孔圣一脉但是由于已经分属不同国家处于敌对阵营在意识形态已然产生了分裂双方已经势如水火所以他即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必须依靠江南士人。

    可令赵昺无奈的是士人们文人相轻的恶习不改在学术上争论也就罢了骂骂北方的同仁们也没啥大不了的还发展到了‘窝里斗’大家按照地域所属互黑人为的制造分裂让他这个皇帝十分难做。而更加恼火的是那些乡绅们并没有表现出士人们该有的高义和爱国却是沾染上了一身铜臭更为看重自己的利益。

    如此赵昺不能不忧心重重他清楚自己现在鼓励发展工商而作为这个时代精英的士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机会。他们中很多人有头脑又有些家底很容易以此致富。积累了财富后加之传统的‘学而仕择优’的思想必然会将钱财投资于教育子弟上让他们通过科举入仕成为官僚。

    不要以为科举为平民阶层入仕提供了公平的渠道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读书也是需要经济基础做后盾的小到笔墨纸砚大到聘请名师、四方游学那都需要钱而家无余财的平民子弟在这方面是无法与殷实的乡绅们相竞争的。

    赵昺身边人多是官宦子弟和乡绅出身不仅是处于拉拢之意而是他们这些人确是有真才实学。他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耳濡目染之下见识和眼光也非是平民子弟所能相比的在科举上也能更容易出人头地。入仕后有家中父辈的提点门人故旧的捧场官路也会别常人更为顺畅甚至得以出将入相。

    作为士人根基的乡绅集团他们基数大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也会很多现下也许不会影响到大局但是几十年后呢?谁也不会保证他们能不能形成如明末的官、商、绅、士多位一体的利益集团进而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左右朝政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